投影仪与影像测量仪的区别
投影仪又被称之为投影轮廓测量仪,主要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投影仪的结构原理很简单,投影原理是利用垂直灯光对被测量物品的垂直照射,然后将被测量产品的轮廓影像仪经过物镜放大后反射到前端的投影屏幕上。测量原理主要利用标准的刻度线和被测量产品的边缘轮廓在水平或垂直向上比对,再由光栅尺位移传感器记录工作台移动距离,最后通过数显读数器简单计算尺寸。
投影仪因为简单的结构原理,使其具备操作简单、直观、易学的优点。但其缺点也十分明显,受到投影原理的限制,使其只能测量简单的轮廓尺寸,无法对不透光的表面尺寸进行精密的测量,而且功能过于单一,只能完成长、宽、直径、角度等简单几何尺寸测量,无法处理复杂的几何结构。其次就是其精度很差,存在较大的人为误差,虽然很多投影仪给出的线性精度在(4+L/50)μm左右,但是不同人员测量同样的产品同样的尺寸,因为视觉上的误差,造成边缘比对误差很大,测量的一致性更是无从谈起。因为投影仪较大的精度缺陷,所以有了影像测量仪的出现。
影像测量仪又被称之为二次元影像测量仪,他是投影仪的延续和发展,出现于上世纪90年代。其原理是通过的CCD光学传感器将光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影像视频,再利用视频采集处理器和数据采集处理器将数字型号传输至电脑,之后经过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处理完成对产品影像的测量并计算出尺寸及形位公差。影像仪之所以被称之为二次元是因为它实际绘制测量出来的只是当时产品放在仪器工作台上的俯视图,暂时只能完成x和y方向上的二维尺寸测量或z方向上的高度测量。
影像测量仪相对投影仪复杂了很多,他的操作需要使用人员具备一定的图纸识别能力和软件操作知识。但其优点也相当明显,尤其是自动影像测量仪和一键式影像测量仪的出现,将被测量产品的图像识别及抓取用软件算法标准化、统一化,从而大大降低了人为的测量误差,提供了测量的精度和测量一致性。除此之外影像仪的功能更是强大,其不仅可以测量所有的二维尺寸、处理复杂的平面几何关系、逆向绘制二维CAD图纸,在使用探针或是激光的情况下更是可以完成部分的三维尺寸测量。
以下是投影仪、自动二次元影像测量仪及一键式影像测量仪的技术比较:
技术参数
投影仪
自动影像测量仪
一键式影像仪
仪器图片
测量时间
测量前需摆正产品,耗时长
可编程测量,实现自动测量,耗时短
一次按键,2-5秒即可完成测量
测量精度
因人而异
2-6μm
5μm以内
测量一致性
很差
3μm以内
2μm以内
放大倍数
40倍左右
30-400X倍
8倍左右
CCD相机
无
54万-300万像素
500万像素
光源
卤素灯或钨丝灯,易发热
程控LED上下冷光源
程控LED上下冷光源
测量功能
简单几何尺寸
几乎所有二维尺寸均可测量
几乎所有二维尺寸均可测量
数据处理
人为记录
自动保存报表,并能完成数据SPC及CPK的分析
自动保存报表
拍照功能
无
可拍照保存
可拍照保存
图纸输出
无
CAD图纸自动输出
CAD图纸自动输出